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glitzbook.com

第243章(1 / 2)

所以在朝会上,不仅是窦系的官员们沉默了,就连章武侯本人都不发一言,倒是衬着缓和矛盾的周亚夫独树一格,惹得刘启心中嗤笑。

呵!还真不愧是周勃的儿子。

看来是老子被老子整死,儿子被儿子整死的循环啊!

等朝会上的官员们都看完这份万民书后,刘启在不得已又痛心疾首的情况下判了刘彭离死刑,然后又以皇帝之身再次下了罪己诏,表示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大宗宗主,居然对侄儿的恶行一无所知,从而导致今日之难。

且不谈宫里的窦太后和关中的梁王是怎么被刘启三番两次地刮了脸皮,就说那极力削藩地晁错似乎从中看到了机遇,随即找到和他有同样政治需求的官员们上奏请求将梁国的官吏们压来审判,同时表示梁国之事绝非个例,应该再查藩王的种种恶行。

“现有刘定国之恶,再有刘戊之恶。如今更有梁王之子犯下滔天罪行,导致受害者不计其数。”晁错在朝会上大声说道:“作恶者为君,但不加制止,使其犯众怒者为当地之臣。揪其原因还是藩王有选择任命官吏,选择官吏之权,故使官吏为了维护地位而谄媚于君,替君主掩埋罪行,祸乱封国。”

“故错请陛下收回藩王对封地官吏的任命权,避免管理当地黔首的不是受圣人之言的好官,而是一群豺狼虎豹。”晁错说完便深深一拜,惊得朝臣们压根做不出合适的反应。

上座的刘启倒是镇定自若地观察着臣子们的反应,借此摸清谁的背后有藩王资助:“此事牵扯到高祖留下的旧例,事关宗室,自是得让藩王们进京商讨。”

这是有戏的意思。

上奏前还很紧张的晁错肩膀一松,也不逼着皇帝表态,而是思考谁会跟上自己的步伐,将藩王对地方的任命权给打下来。

宗室们是指望不上的。

勋贵们倒是有可能,但是他们中有几人跟藩王有姻亲关系,所以要慎重挑选可以合谋的人。

至于朝外的其他学派……

呵!

藩王们一旦没了对官吏的任命权,那谁来任命藩国的官员?

中央!!

中央的官员们哪儿来?

那当然是由科举选上贫家子弟。

勋贵彻侯们看不上偏远之地的小官,但这些科举上来的贫困子弟不同啊!

这就跟偏远地区的农民家里养出个公务员一样,有个编制就不错了,你还挑剔个什么!

如此一来,不仅是关中的贫困子弟们将记得晁错的好,就是各大学派也会为了各自的影响力而放下对法家乃至晁错本人的成见,跟着推动由中央任命藩王官吏的建议。

平心而论,晁错绝对是朝廷里最讨厌的人……且没有之一。

可讨厌归讨厌,你也不能否认晁错的工作能力,以及他对两代帝王的需求把控力。

即便是对晁错抱有深切恨意的人,即便是对法家带着有色眼镜的人,都不可否认晁错的能力很强,哪怕是再其它学派掌握话语权后也不能否认法家的必要性。

这就是学派在乱世,在大统一王朝里的生存之道——

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将其放大成不可缺性。

“如此一来,天下学子怕是人人念叨着内史大人的好。”因为刘瑞的命令,卫穆儿进出甲观如无人之地,并且在刘瑞的办公区后也收拾出卫穆儿的办公区。

“好什么好。”刘瑞闻言不屑道:“长了刺的苹果。吃起来再甜也不可避免地被扎了嘴。”

上奏剥夺藩王对本地官员的任命权一事自然是皇帝在背后授意,太子在一旁推波助澜。

这种施恩于天下学子的事同时也是得罪宗亲的事。

吴王一死,就轮到赵王齐王乃至淮南王了。

可这些老藩王一死,谁来接替大汉藩王的权杖?

当然是刘瑞的同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所以他能代替晁错提出这种事吗?

不能!

毕竟咱们私底下是什么德行大家都心里有数,但是摆到明面上就不太好收场了。

是以刘启和刘瑞都十分默契地把晁错推去搞定这些麻烦事——反正他都得罪那么多人,再多几个也没问题吧!

卫穆儿是有妇好和平阳昭公主为模板的聪明人,自然看得出朝会后的波涛汹涌,所以也是调侃性地一说,随即叹道:“黑手套也有脏的没法洗干净的那天。”

刘瑞从公务里抬起头,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羊毛不能逮着一家狂薅。”卫穆儿委婉道:“法家好歹是战国显学,要是沦为酷吏的代名词或是被其他学派吞并那也太可惜了。”

“你所说的又何尝不是我所担心的。”刘瑞无奈道:“只是你看太子宫里的官员们有几个是能当黑手套的。”

说罢,刘瑞还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挑明道:“当黑手套的不仅得舍得下脸,还得有脑子。”

脑子不好的那不叫黑手套,那叫品控不好的塑料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