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glitzbook.com

第91节(1 / 3)

黄益民软踏踏趴在缸上,有气无力说:“边上有三个铁轨,从南方到北方必经过这里,从北方到南方也必经过这里。”

“南北中转站。”林北若有所思说。

黄益民愣了一下:“一些人换乘,就从这里下车换乘,你说中转站还真贴切。”

“白天这一片热闹,不咋注意火车开过的声音,到了晚上,火车开过去的声音这么大,大家怎么睡觉?”说到这里,林北十分困惑,“这一片区域,火车经过这么频繁,当初铁路总局为什么在这里建铁路大院?”

林北的话前后不搭噶,黄益民反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火车站就在江安区,江安区只剩这一片空地最大,能够建铁路大院,铁路一小,铁路教师职工楼,铁路大院不想在这一片建房,只能把大院建在三个地方,铁路一小和铁路教师职工楼建在另两个地方,这样一来,太分散了,当时有人提议把铁路大院建在新城区,就建在榴城街道那块儿,那个地方又偏又远,铁路员工不干,铁路总局最后决定把大院建在这里,这个大院分成东区和西区,就隔一个舟山路。”

林北把棉布搭在缸上,到后院压水简单冲洗了一下,他回到屋里睡在报纸上。

黄益民欢快丢掉棉布,跑到后院玩水,连续擦酒缸擦了九个小时,脑袋一直垂在缸里,又晕又想吐,他要在院子里待个把小时再回去。

结果黄益民只坚持了六分钟,他逃也似的跑进屋里,关上后门,边挠身体边躺下休息,不知道是蚊子咬得,还是小虫子咬得,他身上起了好多疙瘩。

林北听着火车声琢磨一些事情,最后他听着火车声睡着了。

第二天,林北和黄益民吃过早饭,黄益民继续清洗酒缸,林北拎着工具到后院钉木架。

大概上午九点钟,林北到杂货店买了一杆秤和五卷蛇皮袋,骑车带黄益民到建设一路。

第一小队正在热火朝天建房,林北把自行车放在这里,把刚刚买的东西放到车斗里,又捡了一块木板放到车斗里,开拖拉机到雨台路的一个路口,顺着这个路口往下走200米,就到了长青巷居委会。

林北把拖拉机停在这个路口,掏出石灰在木板上写“收青梅,一分钱一斤”,他刚把木板竖在拖拉机上,就听到有人喊:“收青梅的人来了!!!”

眨眼的工夫,这条巷子冒出来一群人,有人端着盆,有人挎着篮子,还有人拽着蛇皮袋扎口,另一个人抬蛇皮袋屁股,他们齐齐朝路口奔来。

“你能收多少?”赵云燕停车问。

林北认识她,当初他跑到长青巷居委会喝水,就是她说自己可以喝水,她是居委会干事。

“有多少,我收多少。”林北笑着说。

赵云燕把自行车掉一个头,她骑车骑到大路上,一路朝东骑行。

范雄伸头看,确定赵云燕走远来,他抬起手,阻止大伙儿靠近拖拉机:“市民们,你们听我说,我范雄和王国华吃过饭,说明啥,说明我不一般,今儿你们必须听我的,不能把青梅卖给他。”

“你算老几,滚开。”一群人把范雄拽到后面。

范雄重新挤到最前面,爬到拖拉机上喊:“他说有多少青梅他收多少青梅,说明他缺青梅,只要你们不把青梅卖给他,他一定会提价。”

众人怨声四起:

“范雄,你和十年前的街道主任一样净干缺德事。”

“就是,当年的街道主任说咱青梅街道名不副实,他组织大家种青梅树,还说给咱联系好了厂子,咱的青梅树结了果子,厂子就派人来收青梅,结果他干了两年,到别的县干去了,鼓励县下面的村子种青梅树,那个厂子拉那个村子的青梅,不理咱了。”

“咱不卖青梅,他到那个村拉青梅了咋怎,你负的了责嘛!”

范雄爬下拖拉机,夹着尾巴溜走了。虽然他想当王国华的小弟,但是他真的负不了责,他还是喊王国华自己过来搅黄林北收青梅吧。

林北、黄益民下来,给他们称青梅,付他们现钱,林北还记下卖家的名字。

有的人拿盆和篮子来的,林北让他们把青梅倒进蛇皮袋里,林北给他们称重量,有的人把青梅装进蛇皮袋里,林北不嫌费事,也把他们的青梅倒进自己的蛇皮袋里,检查青梅的同时,给他们称重量。

林北称重量的时候,还抽空跟他们唠嗑:“他们不收你们的青梅,你们怎么处理青梅的?”

“白酒那么贵,黄|冰糖又不好买,没有几家有能力泡青梅酒。树上那么多果子,不用它做些什么,挺浪费的,所以我们泡泡椒、豆角、新姜的时候,摘一些青梅放进去,剩下的青梅就挂在枝头,到了冬天,它自己就会落下来。”有人说。

林北给她两块一毛三分钱,给其他人称青梅,又说:“九月十五号,你们到舟山路的新时代礼品商店领券,这是店里给你们的优惠。”

“啥券?”有人问。

“暂时保密。”林北笑着说。

这时,赵云燕骑车带了两蛇皮袋青梅回来了,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