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的来帮忙干活,有钱的也能够借点钱。
建新家建房子,也是因为一家老小挤在老房子里很久了,今年托卫靖泽的福,终于存了点钱,就想着要把房子建起来再说,他家孩子也大了,过几年就该说亲了,总不能说亲的时候没有新房子。
老汉答应了借钱,卫靖泽就没意见,借钱的时候写好借条就可以了,人家开口说希望借两万,卫靖泽算了算手头的钱,觉得可以。
潘建新在村里的口碑还不错,勤劳肯干,他媳妇也是个厉害的角儿,干活麻利,他家两个孩子,大的那个在上高中了,小的那个读初中,反正以后肯定还的上就行了。
农村人也知道,救急不救穷,人家急着借钱的,都是一时的,穷的人家,收入来源少的,那才是可能还不上的。
当然也有些人家,借了钱就不肯还了,一直拖着,有钱也不还,这种人再跟大家借钱的时候,就很难借到钱了。
最后看下来,只有卫靖泽爷孙两个借的比较多,其他的人都是几千的,借的多的,也只有一万块。
说是要建房子,虽然不是现在动工,要等到明年开年的时候,但是现在要开始把能备上的都备上,比如说木料一般是用自家山上的树做横梁之类的,还打听着哪个地方的窑出的砖好,是买红砖还是青砖,水泥哪里买,沙子哪里买,上哪儿去请工程队之类的。
农村破土动工,是一个大工程,要早早的将许多材料准备好,等到时间到了,就把约好的工队拉来动工。
除了土豪人家,一般人家都会为做新房子而准备半年的时间。
很快,村里就有一辆一辆的车进出,都是给送砖、瓦、石头、预制板等建筑材料的。很快潘建新家门口就堆得满满的了,就往外堆。
这些建筑材料放外面也没人偷,太重,也卖不了几个钱,怕风吹雨淋就在上面盖个防水布之类的。
潘建新除了找他们家借了钱,暂时倒是没有需要别的帮忙了。
在来爷摔了大约半个月后,他儿子回来了,背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看样子外面并没有混很好。据说是在工程队干活,也是卖力气的活,赚了钱就寄回家还债,一大家子人也没有余下什么钱。
但是他媳妇没有回来,听说是合同说要干到年底,不然就是违约,所以暂时没回来,估计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才到家。
爸爸回来了,只有孩子是最高兴的,两个小姑娘准备在卫靖泽家门口做作业的时候,听说爸爸回来了,飞似得往家里跑,估计是听说爸爸回来了,格外开心吧?
来爷儿子名字叫潘旺家,这名字倒是取得挺不错的,回来之后就在各家走动,打个招呼之类的。
老汉作为村里的长辈,自然也是被拜访的对象之一,老汉还留人家吃顿饭。
卫靖泽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潘旺家,黑黑瘦瘦的,倒是跟村里种田的汉子没有多大的区别,一口乡音也还算标准,喝酒那是当水一样喝,跟老汉说话的时候,也挺热情的。
卫靖泽在旁边默默听了一会儿,就发现这人挺爱吹牛的,说自己在外面跟着干过几个大工程,见过多少有钱的老板之类的,有点天花乱坠的意思了。
幸好都是跟老汉在说,卫靖泽跟他不熟,人家也不好意思拉着卫靖泽说这些。
吃饭差不多吃了三个小时,才晃晃悠悠地回去了,卫靖泽过来收拾碗筷,有些惊奇地问老汉:“他嘴皮子这么能说?您没听烦啊?”
老汉呵呵一笑,说:“听听嘛,又无妨,就当下酒解闷了。他那些话,我能信三分就不错了,哪里能够全信呢?全信了我就是个棒槌。”
卫靖泽就知道自己是白操心了,老汉有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就算是没怎么看过外面的世界,也能够判断里面参掺了多少水分了。当然,聪明的人,活了很多年之后,就会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这样,有些人老了,也会干许多糊涂事儿的。有些人更是稀里糊涂过了一辈子。像老汉这样越活越明白的人,并不是特别多。
潘旺家接替了来爷的活,开始做豆腐,豆腐的事情倒是不用的担心什么了,卫靖泽特地观察了几天,发现潘旺家虽然嘴皮上爱吹牛,但是干活还是不错的,做豆腐也是年轻时候做过,虽然不如来爷熟练,倒也中规中矩,陈寒也没嫌弃,卫靖泽就更加不说什么了。
操心着食府的事儿,卫靖泽就想着江延宗现在在做什么呢,也不知道他要解决的事情进展的怎么样,人家亲自回去了,要解决的问题估计也是家里的事情了,希望他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吧。
卫靖泽心里想着,正好电话就响了,拿出来一看,还真是江延宗,卫靖泽忍不住乐的咧了嘴,一接通电话,听到对方喂了一声之后,就开始巴拉巴拉地说:“我刚还在想你现在在做什么呢,你就打电话来了。”
江延宗听到卫靖泽这样说,忍不住反问:“真的吗?你刚刚在想我?”
卫靖泽还一边点头一边十分肯定地说:“当然是真的!”
江延宗也忍不住笑了笑,说: